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如何让师生诉求“一键直达”?如何推动“马上就办”落地生根?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自4月15日起,生命科学学院党委推出“生声有回音”师生服务平台,抓好“开门教育”,转变工作作风,运行三个月来已累计收集并办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学生工作等意见建议140余条,让每条意见都有“通路”,让每句建议都有“应答”。
走进生命科学学院,大厅、电梯、教室、会议室等40余处地点都张贴着“生声有回音”的平台logo和入口二维码,以及一只一边奔跑一边工作的动漫小马——这是学院自主设计的“速应马”平台IP形象,象征着平台的核心承诺:扫码即响应,诉求速落实。同时,平台还通过邮件、网站、微信推送等方式全覆盖推广,确保平台服务可以惠及学院每一位师生。
“码”上听,马上办!师生只需扫码提交意见建议和联系方式,即刻触发平台建立的“收集-分类-处理-督办-反馈”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后台管理人员将第一时间进行分类并告知督办专员,督办专员联系具体业务人员及时办理并反馈。只要留下有效联系方式,在3个工作日内,诉求师生就将收到办理情况的反馈。
而对于另一部分匿名提交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沟通反馈渠道,平台工作人员将这部分诉求的办理情况整理后,每月在学院公告栏张贴通报,供学院师生知悉并监督,真正做到“声声有回音,事事必贴心”,努力建成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诉求响应平台。
“可否增加一台酶标仪”“学院大厅的钢琴需要维修”“建议将仪器平台学术讲座纳入讲座预约系统”……师生的一声声诉求正转化为看得见的改变。讲座考勤和实验记录的规定更加完善,健身房增设了专业健身凳,公共区域增添了可供自习的桌椅和供充电的插座……学院的办学环境得到改善,行政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学生在诉求得到响应后,专门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点赞“厦大生科院的行政效率太高了!”在平台上提出诉求的老师也对问题的及时解决表示满意。
“‘生声有回音’不仅是技术平台、服务平台,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马上就办’精神的实践载体。”学院党委书记马进龙强调。“马上就办”是时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提出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如今,“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已成为福建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和践行的优良作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始终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针对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学院党委的有力推动下,学院办公室党支部承担起平台的管理和运行工作,并协同学院团委、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服务中心、科研服务中心等各方力量一起办理师生诉求。为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平台还建立了党委会、学院工作例会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确保日常运行顺畅高效。党支部负责人表示:“在平台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及时帮助师生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也推动我们自己在管理服务方面提质增效。”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一体推进学查改。“生声有回音”这双“眼睛”既看到了服务保障的短板,更瞄准了精进方向——学院党员干部进一步精准服务师生,更加自觉以普通师生的视角检视问题、狠抓查改,让学院大集体更加温暖。
“让高效成为常态,让精进成为习惯,让温暖成为底色”。接下来,“生声有回音”师生服务平台将通过大数据探索建立诉求预警、服务评价与决策支持机制,持续推动“事要解决”向“治理赋能”深化。
(文、图/肖宁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