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主动对接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生命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鼓励优秀中学生报考厦门大学生物学相关专业,现启动2025年厦门大学生物学学科全国优秀中学生夏令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
第二期:2025年7月27日—8月1日(6天班)
二、申请对象
对生物学学科有兴趣的全国初高中学生
三、招生人数
160人/期
四、夏令营特色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部分调整)
开展“名师面对面”讲座,知名学者倾情分享学科前沿动态,揭开生命科学的神秘面纱,培养科学精神、感悟学科魅力。参观“最好、最全、最用得起”的生物医学仪器共享平台,近距离接触尖端科研仪器设备。走进生物博物馆,穿越亿万年生物演化长廊,实地了解生物学学科的前世今生,构建系统完整的学科认知体系。
2.知行合一,锤炼实验能力
突破传统课本教学模式,匠心打造多元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营员换上实验服、化身“小生物学家”,人人都能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自操作显微镜等精密仪器,在真实的科研场景中沉浸式感悟生物世界的奥秘,真切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与奇妙。营员可将亲手制作的科研成果带回家中珍藏,收获科学启蒙之旅的专属印记。
3.寓教于乐,体验青春风采
夏令营将带领营员们漫步于依山傍海的厦门大学校园、在校史馆中追寻嘉庚足迹,领略百年学术殿堂的深厚底蕴,深度感受名校风范。同时还有高尔夫体验、破冰晚会、营员分享会等特色活动,为营员呈现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留下独特难忘的美好回忆。
4.朋辈相伴,护航成长之路
夏令营汇聚五湖四海的优秀中学生,为营员搭建起学习交流和展现风采的平台,营员们通过“朋辈互助”模式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同时,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全程参与活动组织、学业辅导、文体活动、安全保障等工作,以“朋辈式”关怀帮助营员们快速融入集体,并从大学生视角分享学习经验、畅谈校园生活。
五、参营费用
4398元/人/期,包括师资费、材料费、市内交通费、服装费、保险费等在营期间费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六、缴费方式
收款人姓名:厦门大学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厦大支行
账 号:9558854100001792293
请在收到入营通知后两天内(含收到通知当天)将参营费用汇入指定账户,并备注“第X期+姓名+生物学夏令营”,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入营资格。
七、申请办法
1.报名方式:
点击以下报名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
2.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7月2日24:00
3. 需扫描上传的申请材料包括:
(1)填写完整的《2025年厦门大学生物学学科全国优秀中学生夏令营申请表》(见附件)
(2)填写完整并手签的《2025年厦门大学生物学学科全国优秀中学生夏令营安全承诺书》(见附件)
(3)可证明本人能力或特长的证书(如有)
特别提醒:申请人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发现存在材料虚假或材料不合格者,将取消入营资格。
八、营员选拔
根据申请者的综合情况,全面考量评估,择优选拔营员并根据报名情况滚动录取。参营入选名单最晚将于2025年7月9日前直接通知家长或本人(以Email或短信形式),届时未接到入营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恕不另行通知。请有意向参加的同学尽早报名。
九、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92-2188846林老师,0592-2880363陈老师;
电话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30,14:30-17:30;
联系邮箱:biosc@xmu.edu.cn。
十、其他事项说明
1.夏令营为完成课程的营员颁发结营证书,根据表现情况评选优秀营员并颁发证书。
2.受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活动将延期举办。
3.我院未委托校外其他机构招生,请营员自行报名缴费。
4.对其他未尽事宜,夏令营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十一、厦门大学及厦门大学生物学学科简介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免疫与微生物学系、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等五个系,拥有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平台。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2年的动物学、植物学两科,百年生科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治学兴业之才。
截至2025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工程、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人员62人。教师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1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6人次;拥有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近5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和近5亿元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形成了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技术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2019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级课题和横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58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9.02亿元。学院以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SCl论文830余篇,其中在Cell、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Cell Host & Microbe、Immunity、Molecular 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PNAS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270余篇,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福建省自然科学奖等。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