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生命科学学院牵手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共建实践实训基地

日期: 2022-11-04 访问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命科学学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共建科普实践基地、教师培养实训基地,构建多元化跨学段融合育人体系,共同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大学携中学,教育共行动

11月3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在科技中学翔安校区举行厦门大学中小学教师培养实训基地、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科普实践基地和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普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龙,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左正宏,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赵晓慧,翔安校区办公室主任薛志平,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勤喜、院党委副书记叶秀蓉,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詹功祚,副校长钟灿富、傅强,纪检书记吴忠,副校长蔡明刚等出席仪式。仪式由傅强主持。

詹功祚、马龙先后代表科技中学和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致辞。詹功祚在致辞中回顾了科技中学与厦门大学的历史渊源,指出科技中学作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学,长期得到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学校更是积极与厦大各部门、院系直接对接,此次与厦大生科院的共建是双方合作的又一次探索,希望以此次签约授牌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进大学和中学一体化育人合作实践,为学生未来成长赋能。马龙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生命科学学院与科技中学的合作共建,他指出厦大生科院与科技中学的共建,也是加快推进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厦大翔安校区将充分发挥“创新引擎”校区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为翔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力量。

随后,双方签署共建协议,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在座谈交流中,左正宏表示生命科学学院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等优势,坚持“点面结合”,以拔尖学生培养等“点”的突破和科技熏陶等“面”的延伸,实现与科技中学的紧密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赵晓慧介绍了厦门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希望生命科学学院以学校“教育精英训练营”揭榜挂帅项目为依托,与科技中学在中小学教师人才输出、后备教师培养、学生实习参访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手牵小手,科普伴成长

在双方举行科普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时,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二班研究生党支部牵头,生医七班研究生党支部、《生物学实践》课程学员等共同组成的4支科普实践队同步走进科技中学的高一课堂,开展首次“大手牵小手”科普进校园活动。

植物学二班研究生党支部将价值引领融入科普实践,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开展“粮食安全”主题科普。支部成员陈锶雨以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开场,讲述植物学科研究生的日常水稻育种科研工作,为大家解答“为什么需要水稻杂交?”“水稻杂交实际应用是什么?”等问题,解密水稻科研育种的艰辛和不易。为更生动直观展示水稻杂交,支部成员将两株一米多高的水稻苗从厦大“八闽园”土中移出,搬到课堂,现场演示水稻杂交实际操作,剪花药、套袋记录、取粉授粉,充满好奇的中学生们围站在讲台边,听得津津有味。演示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参与水稻杂交动手操作,原先只出现在课本内的水稻杂交鲜活起来,大家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水稻杂交现场演示互动)

厦大生科院科普实践队还为科技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双碳”目标下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微生物防治及试剂盒开发检测、基因测序方法,光学知识、高尿酸血症等科普知识,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堂,特别是演示互动环节中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的紧密结合,让中学生们在“零距离”的科普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也在科普课堂上感悟科学家精神,激发科学梦想和创新创造意识。

(《生物学实践》课程科普走进中学课堂)

此次生命科学学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合作共建,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深度融合、有机统一、协调推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同塑造跨学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动能新优势的生动实践。双方将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在共建实践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共同开展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融合、高水准的科普进校园、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储备等全方位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凝聚育人合力,以新担当新作为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文/图 生命科学学院)

上一篇:厦门大学2022年教学比赛学院第二次试讲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学院赴上海参加校友活动并走访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