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9月14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福建省主场活动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发布厅举行。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永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洪芹,省政府副省长康涛,省政协副主席薛卫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省科协主席郑兰荪,中国科学院院士、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等出席活动。活动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由省科协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十八个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在“典赞·2022福建科普”发布仪式上,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入选第四批福建省科技馆分馆,郑兰荪院士授予牌匾。
(图中左五)
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学科特色,前身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馆。1922年,厦门大学设立动物学科,由此开始了动物标本馆的百年历程。2015年,动物标本馆与厦门市水陆生物研究所合作升级成为如今的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是国内建馆较早、拥有种类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动物标本馆之一。
目前,生物博物馆展区面积共7200平方米,以“海陆空+科研标本”形式布展,馆内收藏5000多个分布于全国各地、不同生态环境的生物实物标本,几乎涵盖动物界各个门类,其中包含全球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等100余种珍稀标本,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生物博物馆,对我国生物学教学与自然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长期致力于科学文化普及事业,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在科普教育、科技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至今参访人数已逾十五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海峡儿童联谊交流基地”“思明区研学基地”等教育科普基地,为厦门市文明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此次入选福建省科技馆分馆,是对博物馆长期工作的高度肯定。生物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力度发挥教研教学和社会科普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教、学、研基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