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八月的尾巴,阳光依旧炽热,却挡不住新同学们奔赴梦想的脚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迎来了 2025 级的新同学们。
你好,新同学
来自天南地北的,606位新同学,欢迎你们加入厦大生科大家庭!今年,我院的本研学生男女比约为1:1。此外,还有5名国际生,46名少数民族学生。
![]() | ![]() |
定制新生资料包,创意打卡合影区,学长姐的学霸笔记……新生和家长们纷纷合影留念,“仪式感”满满。
![]() | ![]() | ![]() |
![]() | ![]() | ![]() |
![]() | ![]() | ![]() |
每一份细致,都是温暖有爱的模样
清晨的迎新点,早已被生科人的热情点亮,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蓝色马甲,额角沁着汗珠却笑意不减。
![]() | ![]() |
![]() | ![]() |
![]() | ![]() |
“我来帮你拿行李,请随我来。”“同学,这是你的校园卡,记得先去激活”细碎的叮嘱里,藏着生科院最朴素的 “至善”——把每一件小事做到贴心,让初来乍到的新生,瞬间卸下陌生与局促。
从 “新生” 到 “志愿者”,是传承最好的注脚
今年新生里,藏着许多关于“传承”的动人故事,每一个都在诠释生命科学学院的精神底色。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小伙巴哈迪尔·穆萨,还有壮族小伙陈纪坤是从少数民族预科班升学而来的新生,也是迎新志愿者里最活跃的身影之一。
![]() | ![]() |
![]() |
新生谢楚凡与学院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结——她的父亲曾是厦门大学生物系校友。父亲当年在实验室熬夜攻关的科研故事,自幼便在谢楚凡心中种下对生命科学的向往。“那些故事让我早早立志,未来要像父亲一样踏实治学、专注科研。”今年,谢楚凡不仅以新生身份来到生科院开启求学路,更主动报名成为迎新志愿者,以“生科二代”的特殊身份将学院的深厚情怀与传承精神传递给更多新伙伴。
放心,您的孩子在这会茁壮成长
8月30日下午,学院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近 200 位家长坐满了学术报告厅。学院党委书记马进龙,院长邓贤明,党委副书记徐莹,副院长李勤喜,本科生辅导员及教秘参加会议。
马进龙向新生及家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历经百年积淀的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始终以培养胸怀家国情怀、兼具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完全有信心、有条件助力每一位学子成长成才。他殷切希望家长们能与学院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共同关心学生成长进度、关爱学生综合发展,凝聚起家校育人的强大合力。
副院长李勤喜对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成果、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 | ![]() |
![]() | ![]() |
新生班主任现场为新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和家长进一步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做好学涯、职涯规划。
“咚咚咚 ——”学院党政领导和辅导员逐间走访新生宿舍。
“孩子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我们最担心他跟不上学习。”“学院准备了充实的入学教育课程,为每个学生配置了本科生导师,
入学后还会有“朋辈导师”帮扶,每周组织学习答疑,您放心!”
如今,2025 级新生们已正式开启在生科院的旅程,他们或许会在实验室里经历无数次实验失败,会在专业课上遇到难懂的知识点,但请相信,在这里,有温暖的集体做后盾,有前辈的经验做指引,更有 “传承创新 求实至善” 的精神做灯塔。未来,愿每一位生科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驶向更广阔的生命科学星辰大海!
(文\付伊来 图\本研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