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以劳育情,化蝶为礼:生命科学学院打造“手作标本,毕业献礼”劳动教育品牌

日期: 2025-06-30 访问数:

夏至已至,蝉鸣渐起。6月25日,生命科学学院毕业欢送会上,一场别具匠心的赠礼仪式温暖上演。学院党委书记马进龙将一份份饱含心意的蝴蝶标本,郑重送到2025届毕业生手中。这些由学院领导班子与2024级本科生携手制作的精美蝴蝶标本,不仅是劳动教育课程的丰硕实践成果,更见证了跨越年级的真挚情谊,寄托着学院师生对毕业生的美好期许与深切祝福。

从指尖到心间:标本制作里的劳动匠心

回溯至三个月前,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的劳动教育课程正式拉开帷幕。走进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一派热火朝天的创作景象。学生们手持镊子、画笔,化身“自然艺术家”,在蝴蝶标本上精心雕琢。他们根据不同蝴蝶的形态与色彩,搭配相应的创作元素:有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蝴蝶栖息的生态场景,叶片脉络清晰可见,花朵仿佛散发着芬芳;有的将羽毛巧妙拼贴,让标本呈现出灵动飘逸之感。每一个标本从选材到完工,都需历经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打磨,承载着制作者满满的心意。

课程聚焦“生物标本制作与创意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探索科学之妙。“从蝴蝶采集、展翅定型,到融入创意设计,每一步都像在完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李同学在作品上郑重签下姓名时,分享着课程收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定期开展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创意灵感,教师们也会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创作瓶颈,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培养。

以蝶为礼:毕业生收获“会飞翔的祝福”

毕业欢送会上,当2025届毕业生接过这份独一无二的毕业礼物时,惊喜与感动溢于言表。“这份礼物太珍贵了!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老师和学弟学妹们的用心,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我们在学院的美好回忆,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温暖力量。”毕业生手捧标本,爱不释手。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相框里的蝴蝶翅膀泛着绚丽的蓝绿色光泽,旁边是学弟学妹们手写的祝福语,字里行间满是对学长学姐的不舍与祝福:“愿学长学姐如蝴蝶般,在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追逐梦想”。这些独一无二的礼物,成为了毕业生们青春记忆中独特而珍贵的注脚,也将伴随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看到这份标本,就能回想起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度过的美好时光,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专业赋能:劳动精神在传承中延续温暖

此次活动是生命科学学院劳动教育课程的一次创新探索与生动实践。自2021年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以来,学院依托“八闽园”新农科实践基地、“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等平台,开展大豆种植、校园树木挂牌、标本制作和科普宣教等一系列特色劳动项目,构建起“专业+劳动”的实践育人模式。每年还举办“生科豆香 予您芬芳”品牌活动,将学生亲手种植的黄豆酿制成豆浆(花)与两个校区的师生共享,传递劳动价值温度,传承学校感恩情怀。

“我们是学院第一批参加劳动教育课程的学生,当时我们种的大豆被制作成豆花分享给了同学,没想到今年我们收到了学弟学妹们亲手制作的劳动成果”,一位2025届毕业生感慨道。劳动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通过一个个“可触摸的成果”,让他们深刻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的深层内涵。如今,生命科学学院正积极将这种“以物载情、以劳育人”的模式拓展至更多实践场景,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

从专业技能的锤炼,到艺术创意的迸发,再到情感的传递与共鸣,生命科学学院这场以蝴蝶标本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更是一场温暖的传承仪式。它让劳动精神从课本概念变为可触摸、可传承的生命印记,在代际交替中生根发芽,如明灯般照亮毕业生的未来之路,激励学子在新征程中奔赴广阔天地,续写人生精彩。

(文/林清 图/于佳敏 李乐成 叶雨静)

拓展阅读:人民网: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打造“手作标本,毕业献礼”劳动教育品牌 http://fj.people.com.cn/n2/2025/0630/c181466-41276182.html


上一篇: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2023—2025年“两优一先”表彰会

下一篇:祝贺!何承勇教授荣获第八届“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